2009年9月21日 星期一

手煞左前右後單車 藏翻車危機

本文原發表於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8&t=905570&p=10#9937319
===================

這是月經文了
雖然是月經文,但是到現在還是沒有解決。
表示背後隱藏了很大的疑團

(1) 到底是要怎麼用剎車,才能安全的脫險?
這是物理第一章的力學分析,其實非常簡單。

煞車作用力點在地面上,而人車整體的重心離地應有50cm以上,
煞車時因力量不在一直線上而產生的力矩就是一切危險的成因。

使用後煞車,會使人車受到下沉的力矩,導致前輪受壓力向下。
使用前煞車,會使人車受到上浮的力矩,導致後輪抬起,全車的重量移向前輪
為什麼前煞比較有力,就是因為重心的移轉導致磨擦力大增的原因。
單用後煞可能會造成鎖死打滑,但單用前煞卻可能造成大翻車,
以危險的程度來說,前煞是要更小心使用的。
如果同時使用前後煞,可以把這兩種力矩部份抵消,相對來說是比較安全的做法。
但是,即使前後一起煞,總力矩還是會使人車上浮導致翻車。
基本上是因為人車的重心永遠距地面一定距離的原因。

有沒有更好的做法?
我從小就被教育成「先後剎,再前剎」
在無數次的車禍中幸存下來的我要說:「先後剎,再前剎」絕對是最短剎車距的作法。
所謂的「先後剎,再前剎」並不是輪流使用的意思,
前後剎都要煞到停下來為止,只是啟用的時間有一個很短的時間差。我估計不會超過0.2Sec

這0.2sec中發生了什麼事?

後煞先啟動,前輪被向下壓,造成靜磨擦力大幅上昇。
這個重心的移轉需要時間。
接著剎前輪,這時候可以獲得很大的剎車力。
摩托車把後剎放左手,因為出險時,左手會立刻剎車,而右手卻需要放開油車再剎,其間會發生時間差。
所以摩托車把前剎放右手。

思考一下:如果反過來會如何?
前煞先啟動,後輪受力矩作用而上抬,磨擦力下降,
甚至極端一點,後輪離地,磨擦力降為0
結果要救你性命的兩個煞車只剩下一個有用。
而且還會大翻車。

(2) 到底要左前右後還是右前左後?
沒有人能與習慣抗衡。習慣就是你的潛意識。
沒有錯,習慣是可以改的,潛意識也是可以重建的,這就是人與其他生物不同之處。
但,需要時間。心理學上要扭轉一個習慣需要持續28天以上的時間。
請不要要求騎摩托車的人改變它的潛意識,因為機車出險時其後果嚴重太多了。

如果你從不騎摩托車,那ok,你應該與國際接軌,使用外國的規範。
如果你騎摩托車,而且你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先煞後煞的,你一向都是一起剎,那就不必改了,那一種都可以。
如果你騎摩托車,而且你像我一樣,被教成先後再前,請你把煞車換過來。
國際規範干你什麼事?
別人可能借你的車,干你什麼事?
車行的老闆會笑你,干你什麼事?
命是你的。
別告訴我你在看路邊的檳榔西施時還會記得什麼左前右後
也別告訴我在出險的那0.1秒鐘,你口中還唸著左前右後
人要建立正確的潛意識,然後信任你的潛意識。
經常用表面思考去壓制潛意識,會造成精神錯亂。

由於有這個爭議的存在,所以現在我教小孩子前後同時一起煞。
第二名也比抬出場好。

多核心CPU的未來趨勢

本文原載於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6&t=1236674&p=8#14835018
==================

cpu的速度卡在2GHZ-3HGZ這個速度己經太久了。
2004年的cpu就己經到2GB了,五年後的cpu還是沒有超出這個範圍。
我不知道問題出在那邊,會不會是因為這個頻率就是分子的振動頻率帶?
只要能一躍跳過6GHZ,也許就突然解決了^^
反正以目前的科技,如果cpu的運算能力要顯著的向上提昇,
除了走多核心之外,別無它法了。


如果去計算單位運算能力的成本(時間成本,耗電,空間成本),
無疑i7是首選
但是絕大多數的工作都無法多工運算,加上週邊的速度都跟不上
再加上使用者跟本沒有這麼多工作可以餵飽這麼大的運算能量。
因此絕大多數的時間cpu都閒置著,
再多的核心也沒有用。
這就是使用者不買帳的原因。


如果買汽車也不會讓上下班快多少,那麼大部份的人會選擇買摩托車
或者甚至乾脆就搭公車了。

買摩托車,這就是一堆小筆電存在的理由
搭公車,這個觀念在電腦界裡還很薄弱;就是把電腦分享給多人使用。
所以將會有一大部份的cpu朝向兩個極端發展:
(1)低階低耗能低價的cpu (2)高階多核心的大型CPU

使用電腦分享器 把電腦分享給多人使用,這就是未來的趨勢。
這很可能也就是多核心cpu未來能存在的利基
兩個cpu無法協同工作?那就各跑各的process,
一個使用者分一兩個核心來用就好了。
將來一定會看到電信業者出來搶這塊it界的末日大餅
大家不必在家裡養電腦了,直接租用電信業者的電腦;
從手機或機上盒(其實就是終端機) 就可以操作電腦。
像網咖一樣按時計費。


講太遠了。
我家裡有8門監視器全時錄影,
尖峰時間有5個人在使用電腦
用虛擬電腦開3個網站
以上全部就使用一部I7-920,它有8個thread,cpu總負載在35%以下;
這個運算能力是Q6600的接近兩倍
與2005年時家裡7部電腦同時啟動時的那種盛況真是今非昔比啊。

我最近打算再加兩個網站,兩門監視,好好把i7-920的運算能力全部榨乾。

結論:我認為(1)虛擬化運算 (2)電腦共享器(pc網路終端機) 這就是未來電腦的主要演進。

2009年9月1日 星期二

流浪的牡羊●自助沖印機傳說

傳說中的自助沖印機你見過嗎?

如果這樣做街頭訪問,我認為應該有超過一成的人曾經見過
在記憶中城市的某一個角落。

神祕的是:真的到了需要用到自動沖印機的時候,
卻好像半夜聽到叫賣臭豆腐的叫賣聲,卻永遠都買不到
或者像沙漠中迷途的旅客,永遠達不到半空中懸浮著的綠洲一樣。



這就是城市七大未知謎團之首:傳說中的自助沖印機

老牡羊本來相信,我可能永遠不會有用到它的一天。
事實上我相信每一個讓自助沖印機放在自己地盤上的老闆都很後悔:
「早知道就放一台飲料販賣機,隨便也好賺百倍」

每個人幾乎都會很輕易的淘錢出來買20塊錢的糖水,
卻不太可能花十塊錢去自助沖印一張相片,
儘管我們非常的清楚:後者的技術水準或是直接間接成本都遠遠高於前者。
可能真正的原因在於:我們根本就從生活空間裡隔離了自助沖印機的存在

也就是說:
我們認為它是存在於平行宇宙中,
它是藉著存在之力顯現在這個世界上的密斯提斯Mystes。
每個人都見得到它,沒錯,
但是每個人都會把它巧妙的隔絕在自體的生活經驗之外。
很不幸的,就是有很多天真的研發工程師,(其中也包括了我自己,)
卻天天在挑戰這種平行宇宙的分際。

不過現在不是討論這些玄妙理論的時候了,
老牡羊晚上8點鐘還徘徊在夜的台北街頭
找的正是這種紅世寶具,傳說中的自助沖印機。
因為我的心肝寶貝女兒上初中的第一天,
馬上接受到人生的第一個考驗:
「明天繳交4張2吋半身照片及大頭照光碟」

明天,你知道嗎?所謂的明天,指的不是24小時後,
而是扣除睡眠只剩4個小時的時間。
當我知道這件事的時候己經18:15分了,
我立刻交待媽媽去向學校察詢這是怎麼回事。
得到的答案至少還算是蠻有良心的答案:
「這件事校方忘了及早通知,現在時間緊迫了,請大家幫忙」


其實大頭照這種東西,
小學畢業時己經幫小孩子準備好了,光碟也發給人手一張了
只是小孩子已經興奮的把它拿去跟別人交換掉了。

媽媽開始出動去找網站,打電話詢價,
6組照片兩天到四天交件,要60元
快沖 19點30前收件,關門前可以取件,8組証件照要120元。

聽到這裡,我心裡面的小牡羊己經打定好主意:
我要去尋找傳說中自助沖印機。
為的是牡羊座那種無可磨滅的衝勁,
為的是要找回牡羊座永恒不杇的靈魂。
對一個牡羊座的人來說,身體可以老去,靈魂必須至死方新
叫我放手,那就是叫我服老。不可能!不要阻止我!
適時旁邊響起老婆冷冷的聲音:誰阻止你呀?

於是我把寶貝女兒叫來跟前數落一番,告訴她人生的大道理:
人生有無數的關卡,也有無數的機會。
過不去的人稱它為關卡,過得去的人稱它為機會。
為了迎接這些機會,你有兩種選擇:
有智慧的人會及找準備,有備無患;
聰明的人則臨場應變,狗急能跳牆。
到最後真正成功的人你猜會是那一種?
是有點聰明,又非常有智慧的人。

就像古老的傳說中龜族與兔族的運動大會中,
每年勝出的都是患有失眠症的兔子

相片這件小事,會煩你一輩子。
隨時都會有人出其不意的向你伸手說:
「喏,兩吋半身証件照XX張」
有智慧的人永遠不會被這種事難倒,
而有些人則不斷的拍200塊一組的快照。

只要錢能解決的事,其實都不是難事。
錢絕對不是問題,沒有錢才是問題。

我們也去拍一組快照就好了,
問題是,你並沒有把這件事徹底的解決掉。
類似的事情會不斷的重覆發生,最後耗盡你的管理能量。

這樣說一說,時間過去一個小時了,我是在做什麼呀我? >_<~~

同一個時間,
平行宇宙中交待給媽媽做排版的大頭照一點都沒有動靜。

理由是:你給我的檔案打不開。
沒錯,不必生氣。
這個世界上真正能把事情做到好的人真的不多。


二話不說,上網下載photocap最新版,
兩三年沒用了,它的操作介面己經複雜到可以比美波音747的駕駛台
我用起來有一種馬上要去撞毀世貿大樓的那種莫名快感。
5分鐘不到,19:03分,排好了。
不但排了我寶貝女兒的,也順便排了我自己的。

是為了平均成本,平均成本,順便嘛!呵呵呵~~

可是,不對,你發現了嗎?是大小眼吧?是吧?是吧?
呵呵,要快就顧不了那麼多了。
做事做得快是件好事,但是做得快要不留下洞,那就很難了。
光是有點小聰明,沒有智慧的根,你做的事會留下一大堆洞,
總有一天會碰到土石流。

排好了,我把兩個人的相片排版檔放進SD卡中,帶著讀卡機;
臨時起意,又放了一張CG, 一張美女圖。

帶著google來的台北市自助沖印機藏寶圖
================
自助相片沖印機:☆台北☆
1.中正紀念堂,4x6每張5元,1分鐘就可洗好很方便.由大忠門 (信義路側) 進入中正紀念堂一樓展覽廳,在郵局和服務台中間有家『台灣印象館』,門口則有一台自助相片沖印機,4x6每張10元,柯達原廠相片紙輸出.
2.劍潭活動中心,4x6每張5元,1分鐘就可洗好很方便.
3.國父紀念館的自動沖印機,捷運板南線四號出口出來,由主館西門進去直走到底就可以看到了,4x6每張10元
4.南京東路&吉林路口的第一大飯店,一樓的咖啡廳有一台,4x6一張應該是10元,沖洗速度很快,品質也過的去.mengchiulee回報==> 已經移除了!
5.台北市政府內的服務檯旁,4x6每張10元,1分鐘就可洗好很方便
6.南京東路5段343號
=================

19:13分,我己經出門飛馳在敦化北路的機車道上了。

這張藏寶圖看起來希望無窮,
實際上在晚上7點多鐘的現在,(1)(3)(5)都是死路一條。


我頭一個找到(6)這個點,馬上得到是當頭棒喝。

那是一個辦公大樓,保全人員完全聽不懂我所描述的東西
並且他保証在他們的大廳裡從來都沒有擺放過任何投幣的販賣機。
網路上的八掛,可信度本來就不高。
但是像這樣徹底被否決的案例其實並不多見。


離開(6)處時,我的心裡非常難受。因為我身上背著不能失敗的責任。

把女兒都抓來訓一遍了,
如果就這樣空著手回去,我不過是又一個空口白話的爸爸而以。

但是還好,想想,就算空手回去也並不可恥
這正是一個血淋淋的教訓,正可以告誡我花樣年華的女兒,
不可以輕信網路上的訊息。不可以輕易在網路上談戀愛。

接著19:40 我到達(4)第一大飯店。
傳說中的沖印機放在lobby旁邊的咖啡廳裡。

小小的店裡面座位很多,好多人桌上放著notebook正在工作。
就是這味,就是這氛圍;
這種地方就是最有可能挖到自助沖印機的龍穴!

很不幸的,我的信心並沒有維持超過30秒。
服務生告訴我:早己經徹掉了。


我相信,任何一個碰到像我這樣遭遇的人,
都會有一種心理變態的想法:

「我也要讓別人嘗一嘗我所受到的折磨」
所以在網路上,我們很輕易就可以找到一堆資訊,
但是後續當這些資訊己經不再正確時,永遠不會有人提出善意的警告。
因此受過的傷害是會蔓延的。

當我離開(4)第一飯店時,基本上己經不抱什麼希望。
我聽過nova有,我聽過光華彩虹有,我聽過許多地方有。

但是現在都沒有去証實的機會了。
如果要交給快沖店去處理,現在就是最後底限了。

那裡有快沖店?那裡?學生時代士林的中正路與文林路有一堆快沖店
我不知道是否還存在。
時間不允許我再回家去查電腦了。
就像失去目標的飛蛾,在黑暗冷清的街頭上,根本無法抗拒明亮的燈光。
我像被黑洞吸引著一樣,飛向承德路,飛向士林,沒有思考的餘地。

很久很久沒有在平常日的晚上騎去士林了,
我曾在那裡生活超過20年,比我的故鄉還要久。
從不曾覺得騎在承德路上會是這麼孤獨無助,
因為路的盡頭沒有我的歸宿,現在的我只是個過客。

下承德橋時,不知道那裡來的理智告訴我:

「右轉!右轉就是劍潭活動中心。去試試看,時間還有的。」
我看看手錶,20:00;並不能算早,
如果對劍潭活動中心不熟悉,你想都不會想要進去。
裡頭很大,你從門口要走很遠進去,
而且你不知道小小一台沖印機擺在那裡。

基本上很多人根本就不敢走進劍潭活動中心。
它的門口看起來就像是什麼聽都沒聽過的花錢不知道做什麼事的政府機關

更何況是晚上8點鐘了。
還好,我對它很熟,因為我在這邊開電腦課。
如果會有沖印機,那一定只會在住宿大樓。

穿過幽暗的園區,進入住宿大樓時,我看見沖印機就在那裡

就在大廳,就在門口, 然後,然後,它卻愈來愈模糊。
不急,我想。
我得先把眼淚擦一擦,才不會弄壞人家的機器。
永遠都有人批評牡羊座的狂妄專制蠻橫自戀,
但是永遠沒有人知道牡羊座的人淚點有多麼低。

隔天,女兒高高興興的回家來,告訴我:

班上有一半的人沒有交照片。

女兒啊。
這只是一個小小的關卡,甚至連個關卡都談不上
沒有交照片,明天交,後天交都可以
甚至如果不客氣一點,我可以直接在連絡簿上批回去:
「請不要做這種無理的要求」

但是如果可以的話,何不思考一下,怎樣可以更優雅一點呢?
怎樣可以用3.5元的價格沖印8張一組的証件照,而且是超商取件
不必像爸爸這樣在街頭流浪呢?

當別人為了這些關卡煩心,甚或鑽到頭破血流的時候
我們如何依舊拈花微笑呢?

快樂,是巨大的心理能量。它的背後,是高度的智慧與經驗。
女兒啊,你要學會自己找到快樂呀~

2009年8月15日 星期六

facebook, 所謂的人脈網絡

最近,開始有一些老朋友從facebook上摸著摸著找到我,居然就這麼又連上線了。
只是有點可惜,我想找的一些人,卻怎麼找都找不到
也許facebook提供的搜尋功能太少了,
也許有一天我能重新找到,那些失連了的老朋友們

facebook 這個idea,唉,
我在2005年就與很多朋友討論過,想要做一個人脈網路;
一個把真實世界的人脈與虛擬世界連結起來的人脈網路。
想永遠在想,沒有動手也真的永遠沒有動手
有點慶幸,因為我把時間省下來了。己經有人去實現我的想法了。

雖然與我的理想之間還有點距離...

這個世界上與我有相同idea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我相信以facebook這一類的網站,正在開發中的系統不知道有多少。
一旦發現facebook己經上線之後,他們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能有動力再繼續下去?
不知道誰來給他們一個安慰?

就像1999年時我也曾規劃過一個線上遊戲(當時我叫它美麗新世界)
那個時代只有討論區,無法像線上遊戲一樣體現整個圖型化的具體世界
還好,idea永遠只是idea;
我如果真的動手去做,不知道會死得多慘
不知道有多少技術與資金等著我去克服;
只要一關過不去,一切都會變成泡影

不必這麼偉大的idea,1998年我就開過一個小小的貿易公司,
用最少的資金,最節省的手法去經營;有己經成功的長輩在指導提攜
結果最後還是賠完500萬資本額結束。
只是左手買右手賣,沒有研發,沒有生產,這樣就能賠500萬。

人因夢想而偉大,但是有更多人因為夢想而結果一無所有
悲觀不一定代表不快樂,悲觀常常代表了事實。
當然,一無所有也沒有想像的那麼慘;
只要還擁有智慧,一無所有一樣可以很快樂。

回過頭來,革命性的發明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別人都認為那是不可能的
只有樂觀與勇敢的人才能帶領我們突破現況,走進未來。
當我讚嘆著facebook的成功時,我深深的瞭解:
老牡羊還是腳踏實地比較好,
我並不是一個樂觀的人
所以我才能一直都還算很快樂。

並不是只有轉動世界的人才有資格快樂,
平凡的人也有俯拾皆是的快樂,千萬不要視而不見啊。

2009年8月8日 星期六

踏破死亡關卡 之2

本文轉自作者自己的作品
發表時間:2000/01/14 18:29:47


http://tw.msg.club.yahoo.com/msg/msga?cid=CAMIS&id=27&tid=17&uid=coobila&o=16&ppp=1&f=http%3a//tw.msg.club.yahoo.com/msg/msgr%3fcid=CAMIS%26uid=coobila%26tid=1%26b=0%26d=0%26p=5&r=253491

(2) 物種的行為必須傾向於讓基因有突變的機會。因為如果不突變,這個基
因就無法適應新的環境,就會消滅。同時,這特質愈強烈,這類物種就會
愈高度進化。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理解很多我們過去所無法理解的生物行為。
為什麼小鳥一旦能飛就會立刻被母鳥趕出附近3英里之外呢?
因為不這麼做會形成近親繁殖,近親繁殖會使得基因變化的機會變少。
小鳥不懂得什麼不可以近親繁殖的道理,
而是不會近親繁殖的鳥兒才會大量活存下來。 因果不可以倒置。
有關這些討論,都不是我個人的意見,讀者如有疑惑必須要去讀一些
進化論相關的書籍,我們是在追求快樂,不是在追求學術地位。

接下來才是我自已的推論。答案快浮出來了。
死亡並不是本來就存在的行為。生物本來是不會死的,藍綠藻並不是
自已死掉的,一定是被別的生物排擠或是乾脆吃掉它才死的。到今天都還
有一堆生物是不會自然死亡的。細菌只會不斷的分裂,它們永遠不會死。
他們甚至永遠不會老。看起來,不會死的生物才容易保留其基因,不是嗎?

可惜,現實是殘酷的,資源是有限的。
不會死的生物雖然保留了自已的基因,可是他自已佔住了資源不放,
新的基因沒有立足之地啊! 這樣就妨害了基因突變的機會了!

於是,有一類物種,不小心在他的基因突變時埋進老化與死亡的能力。
(老化就是死亡的過程) 這種基因,大家都不看好它啊,可是出乎意料的
這種基因傳遞下來了。而且愈活愈好,進化的速度比不死的生命快多了
如果不是這種高速的進化,就不會有人類。
而那些不會死亡的生物,到現在還是不成型。

有網友說得好,瞭解死亡就可以不用死亡了嗎?花這個時間幹嘛?
還用說嗎?我們花這麼多時間去瞭解死亡,就是為了不想死亡嘛!
如果死亡是自然的現象,那就沒有希望了,
因為人永遠無法違反物質世界的定律。那就死心吧,不要再想了。
可是從上面的討論,我們發現,死亡是存在基因當中,絕不是自然現象
如何証明?
如果是自然現象,那為什麼會有得老化症的人,10歲就像80歲
一樣老化死去呢? 自然的定律都一樣,為什麼會有人提早呢?
所以死亡是存在基因中的。我們只要找到造成死亡的基因或是更簡單地
找到造成死亡的生理激素,那麼人就可以不死了。
這一切發展都只在最近幾十年而以,有了電腦後才有基因工程的。
所以成功也是可以望見的,死亡不再像30年前一樣不可逃避。

我不知道不死的基因工程什麼時侯才會成功,
我也不知道生前有沒有機會用到這種科技。
至少,我的心中充滿著希望。

其實就算等不到也不必這麼遺憾。我永遠有一部份活著。
我的孩子,我的快樂哲學,我的程式 都會延續我的生命
我們的死亡是為了留下空間與資源給孩子。就算沒有留下一分一文
我們至少把身體所佔的空間留給他們了。
就像千百代的人留給我們的一樣。
取自生命的,終究要還給生命。
這就是老牡羊的生死觀。

踏破死亡關卡 之1

本文轉自作者自己的作品
發表時間:2000/01/14 18:22:34

http://tw.msg.club.yahoo.com/msg/msga?cid=CAMIS&id=26&tid=16&uid=coobila&o=15&ppp=1&f=http%3a//tw.msg.club.yahoo.com/msg/msgr%3fcid=CAMIS%26uid=coobila%26tid=1%26b=0%26d=0%26p=5&r=748286

追求性靈世界成就的人對於生老病死有另一套看法,老牡羊目前不是那個世界
的人,所以沒有任何資格談論。
好,如果打算留在物質世界中,那麼我們就要準備面對生老病死之苦了。

生: 生存之苦。四季轉換冷熱之苦;三餐不濟飢餓之苦
老: 老化之苦。身體機能退化,自主能力縮減,外表變得醜陋
病: 病痛之苦。 不要說什麼不治之病,只要一個小頭痛就可以讓你失魂落魄了
死: 以上三種苦,其實都是為了不願死才去承受的。
可見死亡有多可怕,我們居然為了不要死亡而去承受前三種可怕的磨難!

老牡羊大概從國小三年級就開始想一個千萬年來的老問題:
「我為什麼存在? 我從那裡來? 我到那裡去?」
我很小就知道我有一天也會死亡,所以我很難說服自已用功讀書
父母也不知道人為什麼會死,我記得他們被我問到煩了,國小四年級的
時候買了一本叫「一萬個為什麼」的書給我,(我的天,那本書可厚了)
他們告訴我如果我的問題沒有列在裡面,那就是沒有答案。
既然人都會死,一切的成就都帶不走,那我到底為什麼要用功? 為什麼不
每天遊山玩水?

這樣胡思亂想到18歲,混到五專可以讀也已經算不錯了。
我家經濟情況開始惡化,在一個星期天早晨,在我事先完全不知情的情況
下,我被新屋主趕出家門,東西堆在一樓的電梯間,我坐在箱子上,就像
一隻流浪狗。從那一刻我才瞭解,別人的努力根本不是為了要帶走什麼;
就算只是要活下去,活得有尊嚴,就已經夠你努力的了。
從此我就擺脫了死的陰影,原因居然是因為: 要先想怎麼活下去比較重要,
誰有多餘的精神去想到死啊?

這樣說也不錯。從此我也不再去想生死之謎,生活也過得非常充實,
瞭解了,千萬年來無人能解的問題,不是我能解的。
瞭解了,毋必,不要在不能著力之處施力。毋意,不要胡思亂想。

一直到30歲,知道了死亡的真諦,這倒是一個意外。
首先基礎是達文西的進化論。
我不是讀生物的,所以我不知道進化論現在到底還成不成立。
如果進化論整個兒被推翻了,那麼我的死亡論也就被推翻了。

一樣的觀念我們已經提過好幾次,我不知道牛頓定律對不對,
但是它能解釋一切運動現象,而且它推演出來的預測結果都還算正確
(除了接近光速的高能粒子)所以我就接受牛頓運動定律,直到有人能
推翻它為止。(愛因斯坦也並沒有推翻它,相對論在低速的表現正是
牛頓運動定律。)
我也不知道進化論對不對,但是它非常能夠解釋所有生物界的現象。
至於它的預測,那必須要千萬年才看得出是真是假。進化論還不到
一個世紀,所以它就無法像牛頓定律一樣受千萬人的試驗。所以在我
的心中,進化論的精確性就遠不如牛頓運動定律。
但是,在它被推翻之前,我就接受它是真的。 我也不想推翻它,因為
有一堆人在努力想推翻它,我不必自已做這種事。
我有我自已更重要的事要做呢!

我這邊很簡單地說一下進化論的論調,請非常注意進化論說什麼
進化論說: 基因會發生突變,環境也會發生變化,
當突變正好能適應環境的變化時,物種就進化了。
從這麼簡單的幾句話中,我們要能發現整個世界
(1) 突變其實絕大多數都不是好事,因為絕大多數的突變種都無法生存。
就像我們看到的五腳羊或連體嬰,絕大多數都很快就死了。只有極少數
的突變種可以生存下來。
(2) 不斷有物種在消滅,就是因為物種的突變很難剛好適應環境的變化。
這就証明了,突變不是生物自已的意志,也不是造物者的意志
如果是生物的意志,他們就應該會不斷的進化,事實上,物種的滅絕
非常非常頻繁,反而我們看到的進化都是億萬次滅絕中倖存下來的。
(3) 沒有物種是完美的,沒有跟上環境的變化就會滅絕。所以物種不是
造物者的完美作品。請注意,進化論沒有提到物種起源,它也從不談論
造物者存不存在。很多人討論生命的起源。我反而覺得那不重要。
我們只要能瞭解現在,能預測未來,能掌握未來,就已經夠了。
(4) 進化只是一種適應。並沒有任何變好變壞變善變惡的道德判斷在內
如果明天環境回到億萬年前,相信今天的物種又要死一半以上了。這就
証明了它並沒有變好,它只是變得適應今天的環境而以。
有關這些,只是想讓沒有深入接觸的讀者瞭解進化論。如果您不同意
請不要與我辯論,因為我也不知道進化論是對是錯,我們也辯不出答案。

進化論的基礎有了。
有一天,我在想迪卡兒的名言: 我思故我在 I think, therefore I am.
突然發現: A~~ 我們一直在想我是誰,我為什麼存在? 其實反了
就是因為我在「想」,所以才會有「我」的存在。
而不是「我」先存在,才去「想」我是誰的。
這只是詭辯,只是繞一個圈子,一點也沒有說明我為什麼存在。
可是重重的提醒了我: 我是不是把因果倒置了?

我一直在想,人為什麼會死,會不會我把因果倒置了?
說不定就是因為會死所以才有人類?
突然之間,一切都明白了。

為什麼會有人類? 因為進化。因為物種的進化最後才產生人類。
要產生人類不但要進化,還必須要很快很快的進化才行。
曾有很久很久一段時間,地球上只有藍綠藻一種生物。
如果不是發生了什麼變化,使得進化速度加速,到今天恐怕生物都還沒
離開海洋。不要說什麼人類了。
我們來想想,發生了什麼事使得進化加速?
(1) 出現一類生物,行有性生殖,使得突變的機率增加了億萬倍。在很短的
時間內出現很多突變種。
(2) 有一些突變種生殖力很差,有一些突變種生殖力很強,結果資源很快
就被這些生殖力強的物種佔滿了。
(3) 資源被佔滿之後,物種的消長就開始了。有一些突變種是和平的,
另一些突變種則會去排斥別的物種,取用他們的資源。結果資源被這些
具攻擊性的物種佔據了。失去資源的物種很短的時間內就滅絕了。

談論這些物種的時候,大家都知道,其實決定物種差異的是基因。
生物的行為從這時侯開始就非常多樣化了。我們無法再一一地分析其行為
有關不同生物會何會有其獨特的行為(例如有一種蟲在生下來時會同時把母
蟲吃掉!)這種書太多太多了。我們必須要總括從基因來看才行。
基因一定要剛好具有某些特質才能生存下來,我們直接來看這些特質:
(1) 物種的行為必須傾向於保留自已的基因。因為如果不是這樣,這個基因
就會自然消失了。這不必說了。生物會生殖,會自衛,就是這種行為。

生命的另一種可能(完) 剎那即永恒

本文轉自作者自己的作品
發表時間:2003/11/24 23:24:01
http://tw.msg.club.yahoo.com/msg/msga?cid=CAMIS&id=179&tid=55&uid=coobila.tw&o=62&ppp=1&f=http%3a//tw.msg.club.yahoo.com/msg/msgr%3fcid=CAMIS%26uid=coobila.tw%26tid=44%26b=0%26d=0%26p=3&r=694163

如果我們能找到快樂,而且隨時都能快樂,那麼生命的意義並不重要。
就算它根本毫無意義好了,這一點也無損我們的快樂。

但,如果生命是有意義的呢?
生命是有限的,因為有限,所以美麗,這可能就是它的意義。


● 因為生命是有限的,真善美才顯現出其永恒的價值。
有限的生命迫使人們放棄追逐物質上的慾望,轉而尋求心靈層次的滿足。

● 因為生命是有限的,為了延續生命,我們至少學會了對孩子們付出並關照。
這一種付出帶來的快樂,從沒有養育過孩子的人們永遠無法理解。
學會了付出,生命就變得有意義了。

● 因為生命是有限的,這迫使人們放棄「完美」這種永遠不可得的境界。
生命如流水,昨天的完美,不一定就是今天的完美。
完美二字 不僅對有限的生命來說是不可得的,
就算以無限的生命來追求也一樣是不可得的。
學會忍受不完美,接受不完美,為不完美預留彈性、預做準備
這才是真正有產能的個體。

● 因為生命是有限的,迫使人們放棄三心二意,學會集中資源,集中精神。
如果無法割捨,無法放下,縱然有無限的時間也無法成就任何一件事情。

● 因為生命是有限的,這可以迫使人們去珍惜生命,把握資源,
學習與別人合作,在有限的時間追求超越生命極限的事業。

有限的生命可能會有什麼意義呢?
在不生不滅的新世界居住了三五千年之後,
人類會不會失去快樂的人格特質,失去自我實現的動力呢?
如果發生了,那麼如何重新拾回這種人格呢?

駭客任務觸發我一種想法:
運用vr虛擬實境的技術,讓居民回到舊世界中去重新建立快樂的人格,
這似乎是一種很不錯的想法。

其他還有很多類似的想法
例如建立一個子空間,在當中找些星球培植出生命;
然後運用腦波的傳遞(類似pcanywhere這種軟體),
把指令傳達給受控的生物,然後再把官感情緒等資訊傳回來。
目的則都相同。

或者,乾脆建一個巨大的生物,我們直接躲在腦部操控它
也許這種方法反而是最可行的。

類似的觀點,則散見於各種宗教中。

我們可能真的身置虛擬實境中嗎?

或者 我們可能真的是那受控的生物嗎?

或者 現在正在思考的,實際上就是我們的真我(EGO)?

或者,更有可能的,以上都是出於老牡羊的白日夢,什麼美麗新世界都是騙人的 ^^~~



生命有無限可能,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已能接受的那種假設。只要你接受,那就是真的。
無論你接受的是那一種假設,都不影響你應得的快樂
快樂就在當下,這裡就是天堂,剎那間就是永恒。


快樂老牡羊,到此一咩~~~

生命的另一種可能(七) 追求自我實現的終極快樂

本文轉自作者自己的作品
發表時間:2003/11/24 21:58:50
http://tw.msg.club.yahoo.com/msg/msga?cid=CAMIS&id=178&tid=54&uid=coobila.tw&o=61&ppp=1&f=http%3a//tw.msg.club.yahoo.com/msg/msgr%3fcid=CAMIS%26uid=coobila.tw%26tid=44%26b=0%26d=0%26p=3&r=694163

至高無上的快樂來自「自我實現」
社會認同固然快樂,但那是外在的,靠他人給予的。我們快樂何需向他人乞求呢?
發現力學方程式 F=ma 這件事本身就是無上的快樂,何需要他人的肯定呢?
快樂如果必須向他人乞求,那怎麼會有永恒的快樂呢?
多少科學家多少藝術家終其一生未曾獲得肯定?
退一步說:難道要求每一個人都要發明一個偉大方程式,或畫一幅名傳千古的畫才有資格得到快樂嗎?
只有天才或英雄才有資格得到快樂嗎? 這種快樂豈不是用來掛在牆上看的,看得到吃不到?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成「做大事,不要做大官」;所謂的自我實現也就是所謂的做大事。
這頂帽子未免也太大了。

我認為,自我實現是非常簡單的。請留意這句話:去做,去愛,去付出,這就是自我實現。
啥?這是叫我去做義工嗎?放心,快樂天堂的人雖然稍微高尚一點,還沒有達到神的境界。

回想看看,今天一整天的工作,是那些事讓你覺得最倦怠?一定是還沒有做完的那些事
人絕對不會因為做事情而疲倦,而是因為那些沒辦法完成的事情而疲倦。
相同的道理,付出絕不會使人貧窮,反而是拒絕付出才使人貧窮。
周休二日躺在家裡睡20個小時看電視28小時 絕不會使你快樂。反而是
把家裡收拾乾淨,把一直沒有完成的事結束掉,去看看10年沒有連絡的好朋友,
把時間排滿滿的,做些意義的事;這會讓你充滿動力,迎接下一週的工作。

回想看看,我們的初戀情人為什麼讓我們回憶一輩子? 他(她)真的那麼完美嗎?
不,初戀回憶這麼美好,那是因為我們從不曾像這樣付出,也再不願如此付出。
是付出使得回憶變得美好。

為什麼兒女對於父母這麼重要?因為無條件的付出使得親情變得這麼重要。
如果你的家庭開始出現問題,只要回想一下:你是從什麼時侯停止對這個家付出的?

張忠謀對於自已的財富只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那只是帳面上的數字」
對於張忠謀而言,最重要的是他一手建起來的台積電王國。再多的錢他也無福消受。
超過自已應得的,與付出不成比例的巨大財富,就算是真實的物質也沒有意義,不會帶來快樂。

網路遊戲為什麼讓人忘寢廢食?沒有投入時間的人難以理解其快樂。
因為你的付出甚至會使得幾乎沒有什麼實質意義的東西產生無上的價值。
付出了時間與精神,最後得到的只有回憶二字,其他一無所有。
但快樂的人依然無比快樂。

快樂無所不在,不必努力的漂洋過海,不必經營一個跨國的公司
在家裡陽台種一盆小花,養一缸小魚,
付出你的時間去觀照它,付出你的精神仔細欣賞這個小小的世界
快樂就在裡面。
如果我想快樂,現在就可以快樂,不需要等我賺多少錢,也不需要等孩子長大。
現在你就身處快樂天堂,剎那就是永恒。

真善美的價值,為什麼對某些人而言是永恒的價值,對其他人而言卻一文不值?
如果沒有付出時間與精神,永遠無法理解,也無法欣賞這些價值。

去做,去愛,去付出,這會使一切發生意義,會使快樂來得非常經濟且持久。
透過行動與感受,驗証自我(EGO)與真實世界的存在
自我實現說的就是這麼一回事。它一點也不難。

生命的另一種可能(六) 尋求快樂的軌跡- MASLOW需求五階段論

本文轉自作者自己的作品
發表時間:2003/11/24 21:36:46
http://tw.msg.club.yahoo.com/msg/msga?cid=CAMIS&id=177&tid=52&uid=coobila.tw&o=60&ppp=1&f=http%3a//tw.msg.club.yahoo.com/msg/msgr%3fcid=CAMIS%26uid=coobila.tw%26tid=44%26b=0%26d=0%26p=3&r=480719

回到maslow的需求五階段論
人類的需求由「生存」「安全」「富足」「社會認同」到「自我實現」這個軌跡
實際上是一個解除壓力,尋求快樂的過程。
(不過要提醒各位,這個理論被認為過於簡化,無法正確描述人類的複雜行為)

在人類的社會中,「儲蓄」「規劃」「防範於未然」都是正面的詞句。
實際上這些行為都是屬於求「安全」的階段。
從嚴苛的角度來看,求安全的行為已經給大自然帶來很大的負荷。
如果每一種生物都像螞蟻一樣勤奮的屯積糧食過冬,那麼地球的資源事實上是不夠的。

所有的動物中只有人類跨過「安全」的階段 開始追求「富足」,這也是地球資源的耗劫。
不必奢談讓每一個人都富足,就算以目前的速度使用地球的資源,恐怕也撐不過百年。
追求富足是永無止境的,如果以富足為快樂的條件,那麼千萬個地球也不夠人類耗用。

幸好幸福的極限並不在這裡,
從社會認同與自我實現中可以得到的快樂遠較物質佔有的快樂剩過千百倍。
這樣講確實過於一廂情願,聽起來有點像是畫餅充飢、望梅止渴。
「你如何斷定你的快樂比我的快樂多呢?」
我們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實際上這是快樂天堂所有論述的核心。

● 擁有一支筆,代表什麼意思呢?是我的,你就沒有了;是你的,他就沒有了。
每個人賺來的錢都是從別人口袋中取得的。得到的人快樂,得不到的人就痛苦;
這個世界上永遠都有人痛苦,永遠也無法讓每個人都快樂。
人生五苦一開始就提到 求不得苦。
如果以物質的佔有為快樂的基礎,那麼求不得當然就苦了。

一首好聽的音樂,一個人聽覺得舒服,十個人聽覺得愉悅,一百個來聽那就快樂了
古人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怎麼會愈分愈多呢?

西方世界推崇的「真善美」代表永恒不滅的價值。它就是超越物質永恒的存在。
我們不必像牛頓一樣有智慧,不必像貝多芬一樣有天份,
只要看得懂聽得懂,一樣可以擁有。


● 擁有一棟房子,擁有一部車子,這是什麼意思呢?
不出20年,這部車子會報廢掉;而等你死後,這棟房子當然也就不再屬於你了。
以物質為基礎的快樂有第二個問題:它一定會離你而去。
人生五苦第二樣就是 愛別離苦。
基於這個問題,擁有愈多物質的人將來要受的苦也就愈深愈重。
擁有真善美永恒價值的人,他的人生卻愈來愈豐富,愈來愈富有,愈來愈快樂。


● 物質的擁有權既然是獨占的、排他的,那麼在取得的過程中難免要與別人發生磨擦。
加入黑道,搶銀行,搶超商就不用說了;他必須要準備與全世界的人為敵,永遠別想再見朗朗清天。
以創造發明製造或服務滿足他人來獲取財物的企業家也一樣要受世人的忌妒與黑道的指染
歷史上多少獨裁者,古遠如秦始皇,近代如伊拉克哈珊,他們過的生活是快樂的嗎?
人生五苦第三樣說的就是 怨憎會苦。與你有磨擦怨憎的人卻揮之不去。
而孟子說過:仁者無敵。並不是他打敗天下無敵手,而是沒有人想要把他當成敵人。
仁,就是「善」。

● 「社會認同」就是榮耀與肯定。
回想一下每一個人都曾經歷的愛情,這是大多數人一生中所經歷過最大的痛苦與快樂。
也許有人認為愛情不過是生物的本能,其階級只不過是在求生存(生育下一代)。
只是因為人類受到禮教的壓力,因此回頭去滿足最基本的生物慾望時就特別覺得強烈。
實際上,仔細想想愛情這東西,它其實包含了社會認同的成份。
追求社會認同一樣分裂為物質上與心靈上兩種方向
靠容貌、衣著、財富等物質上的條件獲得社會認同,就算得到也是短暫的,虛假的,
忌妒多於羨慕的。而且基於社會認同的背後趨力,更把物質的需求推向前所未見的高鋒。
反之,牛頓力學是屬於牛頓的,快樂頌是屬於貝多芬的,永恒的價值才值得永恒的榮耀。

(待續)

生命的另一種可能(五) 極樂世界的劫數

本文轉自作者自己的作品
發表時間:2003/11/24 00:17:08
http://tw.msg.club.yahoo.com/msg/msga?cid=CAMIS&id=176&tid=53&uid=coobila.tw&o=59&ppp=1&f=http%3a//tw.msg.club.yahoo.com/msg/msgr%3fcid=CAMIS%26uid=coobila.tw%26tid=44%26b=0%26d=0%26p=3&r=984262

生命是流動的,就算他不生不滅,還是會有起起伏伏
快樂天堂並不是究極的歸宿,還是會有各種問題考驗著這個世界
這好像就是佛教所說的「劫」。
天主教中也有「失樂園」這種類似的說法

時間可以改變一切,生物可能永生,但是不可能永恒不變。
很簡單,就是因為不停的改變,所以才被稱之為生物。

常有人問:世間有沒有永恒的愛情?
羅大佑說:「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永遠是什麼?」
對我們而言,永遠也不過是一輩子而以。
短短三五十年,要維持愛情不變,那是有可能的。
但是對永恒的極樂世界而言,
要求一切都不改變的愛情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想法。
毋意 毋必 毋故 毋我
執著的堅持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一個快樂的人也可以不明究理的失去他的快樂
一個有產能的人,也可以不明究理地失去他的動力
這些失去快樂的人,失去成就動力的人,要如何處理呢?
你如何讓一個不快樂的人快樂起來?
你如何讓一個失業三年的人重新回到工作崗位?
你如何讓一個想自殺的人放棄自裁的念頭?
難!

仔細去想,我相信新世界需要面對的問題遠比舊世界多得多,也複雜得多。
有些簡單的快樂,在新世界卻顯得困難重重。
有些簡單的問題,隨著時間被放大、放大、最後不可收拾。

● 親子的關係不再存在,因此也沒有所謂的天倫之樂。
因為新世界是不生不滅的,因此沒有所謂的親子關係。
從舊世界帶過去的親子關係是沒有意義的。
父親不見得會比他的朋友瞭解他。
父親也不見得會比孩子懂得多一些。
父親自已就是永生的,因此並不需要孩子來延續自已的生命。
新世界根本就沒有長幼尊卑的區別。甚至可能連男女的區別都沒有了。
再也沒有一個人,值得你無盡的付出
再也沒有一個人,永遠無條件的支持你。
這個世界,恐怕是絕情的。

● 人際關係疏遠
連親子關係可以不存在了,那就不必說人際關係了。
很多人寧可自已一個人耗幾百年把事情做到完美 也不要找個partner來合作。
很多人寧可一個人想破頭,翻破書,也不要去上學或去請教別人。
因為老子有的是時間。

● 失去步調
擁有無限的時間會使人失去對時間的焦慮感,麻煩的是最後會整個失去步調。
用5年的時間可能可以寫一個簡單的windows,但是200年的時間是絕對無法
寫出任何東西的。因為把時間拉太長之後,整個專案的變數大到無法控制
系統分析一改再改,整個系統不斷的從頭翻新,加上主事者的懶散,
最後的結果就是我們常見的一個典型的失敗的專案。
到最後我們根本就忘了當初為什麼要成立這專案。

● 三心兩意
因為時間是無限的,因此我可以想做這個,想做那個,什麼都想做,結果
資源無限分散,時間無限拉長,最後還是重蹈覆轍:失去步調,一事無成。

● 絕對的自私自利暨消費停滯
人生只有幾十年,何必計較這麼多? 錢是帶不進棺材的。
在新世界,這種說法行不通。
新世界中每一分錢都具有永恒的價值,值得好好的珍惜。
你可以想像有人幾個世紀都沒有出門旅行過。
旅行?只要有錢有時間隨時都可以;就因為隨時都可以,也就永遠不會去做了。
你會看到一個人用200年的時間寫一個windows,再用300年寫一個office --
為了追求自已心目中最完美的電腦系統,或者是為了享受那種過程中的快樂。

這些累積財富或反社會的行為使得通貨緊縮,經濟蕭條甚至完全停滯。
帶來的影響可以嚴重到讓整個社會解體。
這就是極樂世界所面臨最基本的劫難。

生命的另一種可能 (四) 誰能進入極樂世界?

本文轉自作者自己的作品
發表時間:2003/11/23 02:49:02
http://tw.msg.club.yahoo.com/msg/msga?cid=CAMIS&id=174&tid=49&uid=coobila.tw&o=58&ppp=1&f=http%3a//tw.msg.club.yahoo.com/msg/msgr%3fcid=CAMIS%26uid=coobila.tw%26tid=44%26b=0%26d=0%26p=3&r=984262


誰有資格進入永恒的極樂世界?
現在我們是在談論宗教嗎?哈哈哈~~

非也,非也,這個極樂世界純粹是物質堆砌起來的世界
是一個以器官維續替換技術為基礎的修正式資本主義社會
如果沒有發生致命而且危急的問題,它應該是永恒的
至於它為什麼是極樂世界? 只要進入這個世界,就可以得到至高無上的快樂嗎?
只要進入這個世界就可以不再工作,永享富足的生活嗎?
不不不,這又是一個因果錯置的問題。
「必須是快樂的人才有資格進入這個世界。」
「必須是擁有充分生產力的人才有資格進入這個世界」
為了避免過度的聯想,我們還是稱之為「新世界」吧。


請永遠不要忘記,新世界是以器官維續替換技術為基礎的社會
(一) 可以想見,這是一個相當昂貴的系統。
(二) 這是一個需要對全身做realtime監控的系統。因此,使用者實際上是沒有隱私權的。
(三) 這個系統對於「安全」的要求凌駕一切,甚至凌駕個人的自由與隱私。
● 因為使用者的生命理論上是無限的,因此損及生命的行為被視為是無法彌補的。
● 如果是對於維生系統核心的破壞甚至可能造成滅絕。

這是人道的嗎? 或者說,這是合乎人權的嗎?
說得嚴重一點,這好像是把靈魂賣給撒旦以換取永恒的生命。
沒有錯,這是一筆交易;在兩相情願的狀態下,並沒有人權的問題。
在我們所處的舊社會,雖然我無法自由的搶銀行,但是我並不覺得我的自由受到損害
自由與否,實際上是看你對於安全的要求有多高。

就算所有的居民都放棄隱私權,問題仍然存在:
就算能監視人類的行為,但是我們如何控制他的行動?
他可以因為各種原因而殺害他人,而且絲毫不畏懼事後的刑罰。
甚至就因為一定會被處以死刑,因此犯罪者更不惜多殺一些人求個痛快。
為了防範犯罪於先,生理監視系統透過內分泌的異常去監視居民的情緒。
因為就我們對於犯罪的瞭解,犯罪都源於憂鬱憤恨及壓力。
反之,最安全的狀態是:快樂。
偏激一點來說,對於極樂世界的居民而言,
快樂的程度代表其道德或人格的高下。

除了快樂之外,還必須要有產能。
因為居民們必須自已支付器官維續替換的費用。
與舊世界不同的地方在:這裡所說的產能是指淨產能。什麼是淨產能呢?

漁夫的生活確實是有他堅辛的一面,但是也有著都市人難以想像的悠閒的一面。
很多職場中的人如果去看看漁夫是如何悠閒的過生活,也許會想放棄自已的職業。
但是,實際上漁夫的淨產能是不足的。為什麼?
因為他並沒有付租金或漁獵金給政府或任何人。
反觀一個坐在辦公室工作的小職員,雖然難以看出他的價值,但是他的淨產能實際上是很高的。
如果看不出他的產值,那應該是管理上的問題。
淨產能是把一個人勞動成果扣除自然資源損耗或環境污染影響後的淨值。
在舊世界中不可能計算淨產能的理由非常簡單:因為政府無法也無權監視居民的行動。

延伸這個淨產能的觀念,沒有人應該成為系統的負擔。沒有人可以不必產出而享有富足的生活。
沒有人可以占有自然的資源,它是屬於全民的。空氣,水,土地,陽光,礦產,
這些都是屬於全民共有的資源。(當然,發現它或者對它進行加工的人應獲得利益)
要加入這個世界的人民必須要向政府出售他所占有的自然資源,換成向政府承租。
甚至連「知識財產」都應視為共有的資源,因為知識財產當然是基於這個真實的世界,也基於過去
全人類發展出來的基礎知識。因此知識本身是全民共有的,發現者應獲得高額的獎勵,使用者
必須要付費。包括發明者本人。

這聽起來頗像共產主義的喔?(會不會明天我就被國安局約談啊?^^~~)
事實上馬克斯本來就預言共產主義會出現在資本主義極度發展的社會中。
出現在20世紀的蘇聯與中國根本就是一場災難。
我必須非常清楚的厘清這一點: 兩者在基本立論與執行方式上有天壤之別。
(1) 新世界完完全全承認個人的資產,只是自然資產是共有的,不能列為個人資產
(2) 新世界是立基於器官維續替換技術及其監視系統的世界。也因此執行的手法是精確
且絕不干擾個人自由的方式。
絕對不是共產主義那種在集中營生活的粗糙、沒有人權、如同地獄一般的手法。

聽起來我很像是新世界的業務代表喔?

其實 如果今天就有這種系統存在,我大概也不會去簽約吧。
至少,我不會做急先鋒。
如果系統已經run了兩三百年,技術與行政上都改良得差不多了,裡頭的人看起來生活得還真不賴
也許我會考慮看看吧? well,還得看看我自已夠不夠格呢..

老牡羊啊.. 快樂有餘,產能不足喔~~

生命的另一種可能(三) 永恒的極樂世界 ?

本文轉自作者自己的作品
發表時間:2003/11/21 17:19:22
http://tw.msg.club.yahoo.com/msg/msga?cid=CAMIS&id=173&tid=51&uid=coobila.tw&o=57&ppp=1&f=http%3a//tw.msg.club.yahoo.com/msg/msgr%3fcid=CAMIS%26uid=coobila.tw%26tid=44%26b=0%26d=0%26p=3&r=984262

科技的能力達到這個水準之後,生命變成可以是永恒的
只要能維持器官的運作,就能確保生命的續存。
因此掌握了器官維續的技術就掌握了最高的權力。
國家不再以地域來區分,而是以你所使用的器官維續系統來區分
所有的貨幣都換成以時間來計數。
此外,
相同的故事仍一樣在上演,而且愈演愈烈。

富有的人擁有億年的時間,窮苦的人永恒的追逐著剩餘的兩三個小時。
貧富的差距因為時間拉長而被放大千萬倍。
而且與舊世界不同的是:這種貧窮似乎是永恒無止境的。

隨著貧富差距而來的治安問題愈來愈嚴重, 而且是嚴重到難以收場。
貧窮如果只是那三四十年,絕大多數的人都還能消極的忍下去;忍一下就是二十年,人生也差不多過完了。
但是如果意識到這種痛苦是永恒的,那麼絕大多數的人都無法再忍下去。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兩種選擇:一是選擇自裁,二是與其自裁,何不幹它一票?
另一方面,擁有億萬時間的富人,他們對自已的生命何等重視?
為了徹底保護自已的生命安全,不把來犯的人殺死(否則他有無限的時間可以報復。) 何以自保?
在舊世界,殺人罪雖然重,再重也不過以命抵命。如果是因為自衛,那更是可以容許的。
在新世界,這樣的想法不無問題;來犯者要的是時間通貨,但是失去的卻是永恒的生命。
階級對立是永恒的,仇恨也是永恒的;這樣發展下去能有多亂,那真是難以想像。

回到今天來看,這些問題其實一直都存在;只是舊世界中有死亡阻隔著,因此問題並未白熱化。
maslow有需求五階級論。也就是說人類的需求逐次為
「生存」「安全」「富足」「社會認同」「自我實現」(不太記得,也許有誤,大致上是如此)
這些需求是依次開展的,從生理到心理的,從消極到積極的,快樂的程度是從弱到強的。
在這五階級的需求上,人類表現得確實與其他的生物都不同。
所有的生物終其一生在追求生存與安全,他們最大的需求頂多是找個地洞,儲滿食物,度過冬天
相對的,人類的需求太高了,遠遠不是地球所能負荷的。
以病理學來說,這就是癌。 人類其實是地球的癌,宇宙的癌。
如果讓人類取得了永恒的生命,那麼誰來滿足這些人類永恒的貪婪呢?
就算把整個宇宙都給了人類,每個人都擁有一個銀河系也是無濟於事的。黑洞是永遠填不飽的。

有了永恒的生命,也就有了永恒的不滿足與痛苦;這難道是人類的未來嗎?

生命的另一種可能(二) 不生不滅的世界

本文轉自作者自己的作品
發表時間:2003/11/20 12:23:36
http://tw.msg.club.yahoo.com/msg/msga?cid=CAMIS&id=171&tid=50&uid=coobila.tw&o=56&ppp=1&f=http%3a//tw.msg.club.yahoo.com/msg/msgr%3fcid=CAMIS%26uid=coobila.tw%26tid=44%26b=0%26d=0%26p=3&r=984262

年輕時我常在想:「如果人可以不死,那該有多好?」
也許是對死亡的恐懼,
也許是對生命的眷戀,
也許是對所愛的人無法割捨,
也許是對每一個未知的「明天」充滿了希望;就好像手握了樂透彩期待著開獎一樣。
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如果我總有一天會死去,那麼現在我這麼辛苦這麼努力是在幹嘛?耍笨嗎?

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去想這個問題。
很多人從不曾想過自已會變老,會死亡。一切順其自然吧,想也沒有用。
很多人對生命一點也沒有眷戀,活著只是因為不敢去自殺。
很多人充其一生從沒有談過可以以生相許的愛戀。
很多人對明天並沒有什麼期待;機會之神降臨時對於還沒準備好的人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很多人並不追求完美,因此並不畏懼毀滅。

因此,當所有的宗教都把「永生」列為基本觀點時(類似「靈魂」這種超越肉體的存在,那就是永生)
我不得不懷疑,且不論「永生」是否為真,「永生」能帶來快樂嗎? 「永生」是一切痛苦的出口嗎?
看起來並不是。

按目前醫學的發展,我個人認為,在200年之內 人類就可以脫離所有生老病死的循環,進入另一個由人類自已控制生與死的世紀。
就算200年達不到,500年、1000,只要人類的技術能趕在環境的變化之前,不要發生大滅絕,那麼人類終有一天能解讀身體的完全構造,進而控制生老病死。

其中最難的關鍵會在那裡呢?不出所料,最難的關鍵並不在技術上。

well,永生一定會涉及器官保養及汰換,就好像汽車保養一樣的平常,而且這個產業會比汽車工業的規模大上萬倍。
每一個問題都會有各種不同的solution (解決方案)。
說得好聽一點是:不同的solution 可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說得實際一點是:每一種solution 的背後都隱含著巨大的利益以及財團之間的爭鬥。遵循別人的solution,就必須放棄自已的部份利益。

●為了徹底消除免疫系統的抗拒,為了降低成本,為了延長使用年限,甚至為了得到超人的能力;有人能接受把器官換成機械。問題是:這樣還算是一個人類嗎?
●為了維持身為人類的道德觀,有人使用自身複製人做為來源。問題是:自身複製人到底是不是人?他有沒有人權?
●也許你會說:只要腦部保持原有的思考,它就是人。問題在,所有的器官都換過兩三輪之後,腦部還是非換不可。這是所有永生技術的關鍵:如何移轉腦部的記憶與思考。
如果把腦也換了,把舊腦上的記憶也轉移過來了,對這個人而言,醒過來之後的他,到底是誰?在舊的思考停止到新的思考啟動之間,是誰生存下來了?我在舊腦上已經死亡了,但是一個新腦會承續我現在的思想,「他」究竟是不是「我」呢?
● 理論上或法律上,絕不會允許一個人複製出另一個自已。但是為了避免不可預期的天災人禍,把腦部的活動realtime 同步到儲存媒體上這種行為是不是違法呢? 如果這些資料被犯罪集團竊取還原到複製人身上,那麼如何判定兩人之間的身份與財產歸屬呢?
● 如果記憶思考與人格是可以複製的,那麼它可不可以修改呢?我可不可以用時間(一切的財產將以時間來計算)來買別人的知識呢?我可以不可以買一個「成功者的思考模式」套裝記憶來植入呢?我可不可以買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做為自已的回憶呢?
● 也許思考是永遠不能複製的,(誰知道?大家都認為科技是萬能的,實際上科技的極限隨處可見。時光機器就是一個科技達不到實例),那麼我們也許必須使用微機械,也許必須使用人造微生物對腦進行realtime監控修復。但是每一個修復動作都是一個細部的毀滅與重生的過程,累積起來對腦部產生的影響不可謂不大。如果發生人格的轉變或異常,或對自我的否定,這種問題如何解決?(聽起來沒有什麼,但是這是很可怕的,你可能對會自已的身體非常陌生,或產生斥拒,或產生雙重人格,或覺得被不名的思想體附身)
●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生育率自然必須要受到管制,讓它與死亡率相當。如果死亡率逼近0,那麼可以預見,這必將是一個不生不滅的世界。

順應人類(暨所有生物)的生存意志,
無論過程中有多少技術上的或道德上的問題,
這個不生不滅的世界終將到來。
還好,那時候我們都已經不在了。

(確定嗎?)

生命的另一種可能(一)回顧老牡羊的生死觀

本文轉自作者自己的作品
發表時間:2003/11/19 02:41:49
http://tw.msg.club.yahoo.com/msg/msga?cid=CAMIS&id=168&tid=48&uid=coobila.tw&o=55&ppp=1&f=http%3a//tw.msg.club.yahoo.com/msg/msgr%3fcid=CAMIS%26uid=coobila.tw%26tid=44%26b=0%26d=0%26p=3&r=984262

對老牡羊的文章很熟悉的朋友們,應該知道老牡羊的生死觀。
老牡羊從 I Think, therefore I am「我思故我在」這句話中引申出
I die, therefore I live.
很多問題之所以沒有答案,是因為你問反了;你把答案當成問題來問了。
就是因為你懂得思考「我是誰」,因此你被稱之為人類。
結果好多人類還是不停的回頭在問:「我是誰? 我是誰?」

就是因為人類會死亡,因此才會進化成人類。
結果我也問了自已30幾年「我從那裡來?死後到那裡去?」

死亡是生物高度進化的關鍵。
舊的基因把資源與空間讓出來,留給新的基因,因此保証了基因演化的機會,也因此使得演化的速度增進了億萬倍,也才會演化出人類這樣的物種。

目前為止,這是我的生死觀。
這一部份過去的文章中已經提過,只是拿來暖暖自已的老骨頭 ^^~
雖然是我自已的「創見」,但是其實早已經是生物學家的Common Sense
只是他們也許沒有想過,原來生與死的意義可以這樣解釋。

不過解答了生死觀,並無助於解答「生命的意義」
因為生命的意義根本就是無法驗証的,屬於宗教的領域。

大家如果看過Matrix (駭客任務)應該也會受一點小小的震憾:原來生命的意義也可以這樣解釋?

沒有看過的朋友就看看唄,這部片子與駭客基本上是一點關係都沒有。翻譯成「駭客任務」以為就可以沾一點網路高科技泡沬的邊兒,結果根本就毀了這部片子。很多人光聽名字就一點也不想去看囉。

老牡羊本來也沒有自已的生命觀,但是平時就愛胡思亂想的我,受這部片的影響,因此也發展出自已一套邏輯來解釋生命的意義。
如果真的太閒的話,說不定拿這個題材來寫一系列的中長篇小說

基本上,「瞭解生命的意義」 與 「快樂」沒有什麼絕對的關係。
我不知道電是什麼(沒有人知道電是什麼),我還是可以從冷氣中得到快樂。
反過來也就是說:如果你很快樂,那麼「生命的意義」對你而言可有可無。
雖然快樂天堂立志拯救世上所有不快樂的人,
但是其實大家清楚,路很長,很遠,而且沒有盡頭。
大多數的人並無法靠自已的力量在浮世中找到自已的快樂。
這些無法快樂的心靈一直在找一個說服自已活下去的理由,
這也就是全世界各種宗教所提供的服務:
他們透過教義與經典闡釋「生命的意義」,提供世人身心靈的寄託。
基本上,只要你相信,它就是真的。
信仰本身雖然無法使人們達到快樂的境界,但是至少在心靈上已經得到寄託;這種狀態也就是常聽人說的「喜樂」,這也算是不差的境界啦!

「所以說.. 老牡羊你終於要創教了嗎?」有人這麼問
我就是怕有人會這麼問,才要特別在此廢話一篇
我談生命的意義,就好像數百年來人們不停的猜測「電是什麼」一樣
別人可能有千百個動機,但我則只有一個原因:

好玩。

啊~~ 不要k我啦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