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作者自己的作品
發表時間:2000/01/14 18:29:47
http://tw.msg.club.yahoo.com/msg/msga?cid=CAMIS&id=27&tid=17&uid=coobila&o=16&ppp=1&f=http%3a//tw.msg.club.yahoo.com/msg/msgr%3fcid=CAMIS%26uid=coobila%26tid=1%26b=0%26d=0%26p=5&r=253491
(2) 物種的行為必須傾向於讓基因有突變的機會。因為如果不突變,這個基
因就無法適應新的環境,就會消滅。同時,這特質愈強烈,這類物種就會
愈高度進化。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理解很多我們過去所無法理解的生物行為。
為什麼小鳥一旦能飛就會立刻被母鳥趕出附近3英里之外呢?
因為不這麼做會形成近親繁殖,近親繁殖會使得基因變化的機會變少。
小鳥不懂得什麼不可以近親繁殖的道理,
而是不會近親繁殖的鳥兒才會大量活存下來。 因果不可以倒置。
有關這些討論,都不是我個人的意見,讀者如有疑惑必須要去讀一些
進化論相關的書籍,我們是在追求快樂,不是在追求學術地位。
接下來才是我自已的推論。答案快浮出來了。
死亡並不是本來就存在的行為。生物本來是不會死的,藍綠藻並不是
自已死掉的,一定是被別的生物排擠或是乾脆吃掉它才死的。到今天都還
有一堆生物是不會自然死亡的。細菌只會不斷的分裂,它們永遠不會死。
他們甚至永遠不會老。看起來,不會死的生物才容易保留其基因,不是嗎?
可惜,現實是殘酷的,資源是有限的。
不會死的生物雖然保留了自已的基因,可是他自已佔住了資源不放,
新的基因沒有立足之地啊! 這樣就妨害了基因突變的機會了!
於是,有一類物種,不小心在他的基因突變時埋進老化與死亡的能力。
(老化就是死亡的過程) 這種基因,大家都不看好它啊,可是出乎意料的
這種基因傳遞下來了。而且愈活愈好,進化的速度比不死的生命快多了
如果不是這種高速的進化,就不會有人類。
而那些不會死亡的生物,到現在還是不成型。
有網友說得好,瞭解死亡就可以不用死亡了嗎?花這個時間幹嘛?
還用說嗎?我們花這麼多時間去瞭解死亡,就是為了不想死亡嘛!
如果死亡是自然的現象,那就沒有希望了,
因為人永遠無法違反物質世界的定律。那就死心吧,不要再想了。
可是從上面的討論,我們發現,死亡是存在基因當中,絕不是自然現象
如何証明?
如果是自然現象,那為什麼會有得老化症的人,10歲就像80歲
一樣老化死去呢? 自然的定律都一樣,為什麼會有人提早呢?
所以死亡是存在基因中的。我們只要找到造成死亡的基因或是更簡單地
找到造成死亡的生理激素,那麼人就可以不死了。
這一切發展都只在最近幾十年而以,有了電腦後才有基因工程的。
所以成功也是可以望見的,死亡不再像30年前一樣不可逃避。
我不知道不死的基因工程什麼時侯才會成功,
我也不知道生前有沒有機會用到這種科技。
至少,我的心中充滿著希望。
其實就算等不到也不必這麼遺憾。我永遠有一部份活著。
我的孩子,我的快樂哲學,我的程式 都會延續我的生命
我們的死亡是為了留下空間與資源給孩子。就算沒有留下一分一文
我們至少把身體所佔的空間留給他們了。
就像千百代的人留給我們的一樣。
取自生命的,終究要還給生命。
這就是老牡羊的生死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