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不想在 台灣教育我的兒子 Why DIDN'T I want to educate my son inTAIWAN?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任何有成就的人,他的一生必須經歷無數次從累積到突破的關卡。
累積,就是學習。突破,必須依靠思考。
國父的知行哲學,知是學習,行是運用實作,實際上「行」就是最有效的反芻思考,
在實作中碰到的挫折立刻就會成為下一階段學習的動機。
台灣的學生在苦讀下累積了很多知識,但是看起來最後都並沒有突破。很多學生都是出了國之後才開竅。
很多人的學習止於上大學的那一天,止於高考及格的那一天。拿到証書之後,從此躍上龍門成為人上人,何必再讀書?於是產生了一大堆冥頑不靈的官僚與食古不化的蛋頭學者。
他們的壓抑與無奈全刻在臉上,成為電視上一張張令人生厭的臉孔。
華人的教育確實缺乏思考。但是歐美的教育缺乏累積。兩者都有致命的缺點。
每個人有適合自己的方式路徑與步調,適合天才的教育制度用在平民身上不一定是最佳化。
很多人到20歲以後才開竅,但是主流社會已經把這些當年不認真讀書的低學歷民眾貼上負面標籤。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教育制度,父母必須是世界上最瞭解自己子女的人,不能把教養的責任全推給學校。
不要這麼輕易的全盤否定了那一種制度,更不要隨便的全盤接納。
但是,但是。最重要的是這個BUT
請真誠的面對自己,也如此面對別人。
我從小就不肯假裝讀書,更是不肯作弊。所以我從小成續就SO SO。
我的父母也對我相當的寬容。不讀書可以,只要我做的是有益的事,不是浪費時間的事都OK。
我也沒上高中,去讀五專。
當兵回來我發現自己需要更高深的電學知識來完成我心中想開發的產品,所以我插大去讀清華電機。
我這一生並沒有被升學主義摧殘到。
那是因為我的父母真的懂得什麼是教育。我的父母全是老師,我的內外祖父都是小學的校長。
台灣的老師並沒有比較差。
他們可以這樣教育我,卻無法用這樣的理念去教育班上的小孩。
因為別人的父母希望的是成績成績成績台大台大台大。
父母老師請不要騙自己騙小孩。大家都很清楚,一個普通人一天中可以專心讀書的時間不可能超過8小時。
年紀愈小,這個時間就愈短。德國小學都只上半天課,而且直接立法規定不可以設立幼稚園。
你要小孩去死,小孩只好回過頭來騙你。絕大多數的時間你的小孩都是在假裝讀書,考試不作弊那還得了?
父母老師小孩就這樣世世代代騙來騙去。
一旦習慣於欺騙,大家的心田裡就再也開不出真善美的小白花了。
華人的教育制度是這樣毀掉大家的人格的。
所以輪到我當家長時,我曾在連絡簿上大筆一揮紅筆寫上:「我的小孩無法負荷這樣的功課量。請減半。」
我從不讓小孩上補習班。除非他自己開口說想要更好的成績。
讓這些身為華人的小小悲劇就停止在我們這一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