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的力行哲學
一、父親對爺爺思想的體會
爺爺是彰化縣大興國小的創校校長鐘水獺。父親是爺爺的二子,媽媽是鹿港西勢國小創校校長施天興的二女;我是他們的二兒子。
父親兒時在空襲中受炸彈震波波及,雙耳發生重度聽障;所以一生沈默寡言。我很少從父親口中聽到他的教誨,更罕能聽到他轉敘爺爺給予他的開釋。
印象中只有一件事:大意是爺爺告訴他有機會一定要親身去站在台灣的最南端、最北端、最高峰、地理中心等等地方。會特別提到這件事是因為家族旅遊時抵達鵝鑾鼻海邊,在大風巨浪中,他雙手抓著兩個孫子,三個人跑去站在台灣最南端濕滑的岸邊;差點讓大伙兒喊破喉嚨。
這個教誨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呢?我想是眼見為憑腳踏實地的力行哲學。爺爺是偉大的教育家,一生孜孜不倦,誨人無數;而且能因才施教。我相信每個人心中爺爺給他最重要的影響與教誨都不盡相同。這就是人家傳言說的:「佛有72面相」吧?
二、爺爺用五片木板教我做測量
小四時我在自然課上,學到體積這個主題。回家後(因為爸爸還在學校,我有兩年時間,都是從明正回到爺爺家,待到吃完晚飯,才回自己家裡)我問爺爺家裡有沒有什麼器具可以量出「一公升」有多大。
爺爺想了想,在雞舍旁的廢料堆中找了一塊舊木板,邊抽著煙,邊在木板上作圖,然後把木板鋸成5片10公分,方方正正的木片,用強力膠黏成一個正方型的木盒子。過程中我興奮極了:對啊!這不就是一公升嗎?原來一公升可以是這麼具體的東西。
從此一公升對我而言不再是一個物理單位,不再是一個抽象概念。一公升就是我與爺爺渡過的那個快樂的下午。
三、爺爺看我用彈簧秤做物理實驗
同樣在小四時,老師出了一道觀察作業:「在100G的水中加入10G的鹽。融化之後觀察總重。」想也知道全班不會有人去實作,這種題目誰不知道答案?
但是有了前次的經驗,我體會了實作的樂趣。所以回家後叮叮咚咚的找來彈簧秤與杯子,要來實作一番。這一做就把爺爺給吸引來了。彈簧秤我記得是20KG的,鹽我改成糖了,因為實驗完可以喝掉。100g的水加上杯子,在秤上只有一小格。接下來是10g的糖。我墊一張紙放秤上,加了一匙又一匙的糖,但是秤針根本不動。「這樣吧,把糖放在水杯旁邊一起秤。看總重是多少,然後把糖加進水裡融化,再看總重是不是一樣。」爺爺這麼說。結果是,無論糖是放旁邊還是加到水裡,秤針根本看不出來有任何移動,都指在100g的地方。「爺爺,這要怎麼辦?」「你看到什麼,就要老實的記錄下來」。爺爺說完就走了。
於是我把這樣的結果交出去:100G的水加10G的鹽,總重還是100G。然後去驕傲地挺直腰桿子面對老師與同學的嘲諷。在40年前那個年代,誰的家裡頭能有可以量到10g的秤呢?就算是真理,如果不好好的去思辨,仔細的去驗証;就算擺在眼前我們也掌握不到。
四、親歷德國的力行教育觀
課本裡面一句「物質不滅定律」,想當然爾就輕鬆帶過,這恐怕不能叫「做學問」而今華人的文化充斥了各種虛妄與浮誇,不想運動,希望吃補吃藥就可以讓身體回春;從來不發善心結善緣做善事,碰到媽祖鑾轎就搶鑽轎底,相信這樣可得到保佑;一本英文文學名著,甚至一本英文雜誌都沒有讀過,卻相信背背單字、讀讀文法,就算是學會英文。
我在德國漢諾威參展時,回程下午時在機場碰到一大群小朋友。德國的中學是半天制的,下午都是選修課程。他們4個人一組,正在四處找人訪問練習英文。有來自世界各國的人包括我也受訪,通常一個比較大膽的女生負責提問,一個錄音,其他小朋友則猛抄筆記幫忙想問題來問。「您來自哪裡?」「你的名字用你們的文字怎麼寫?怎麼唸?」「你們國家在哪裡呢?」一邊真的拿出捲起來的世界地圖「你們國家以什麼東西著稱?」「你帶什麼紀念品回國?」一群人圍觀著旅客大方打開來的行李箱。整個機場侯機室充滿了他們青春洋溢的歡笑。
而我們的小孩在做什麼?整天把課上好上滿,下課後再補習到9點鐘,認為這樣可以超英趕美,魚躍龍門。我相信在爺爺的眼中這不能叫教育。
五、結婚拜天公爺爺卻想起了孔夫子
20多年前哥哥結婚的前一夜,爺爺晚飯之後,拄著手杖到草湳底老家看我們拜天公。爺爺不發一語,坐在長板凳上,在幽暗的燈光下全程看著主祭做完一整套儀式。
接近完成時,時間大概已經10點多了;在休息的空檔,他突然問了一句全台灣讀書人都會嚇一跳的話:「啊,孔夫子什麼時候拜?」當然爺爺意有所指,如果真的要行儒家的婚禮,他會事先讓爸爸去準備。這句話不知道在他心裡擺多久了,只是有感而發而已。
為了這件事,我回去中央圖書館查了些資料。(當年的網路上資料太少)歷代孔廟的祭典中皇帝必須主祭,也只有皇帝主祭才會開孔廟中門,跳八佾舞。但是從政府播遷來台,歷任的總統卻從來沒有一個人去主持祭孔大典。
我們有中正紀念堂,有國父紀念館,卻沒有一座中央管轄的孔廟。祭孔是知識份子的初心與根本,連皇帝形式上都要承認孔夫子的地位,如果聲稱繼承了中華文化的道統法統,為什麼連最基本的祭孔都沒放心裡?
爺爺一生都堅持著士大夫的風骨,但是也一生承受著無力回天的遺憾。到馬英九先生任職總統期間曾主持過一次祭孔。爺爺當時如果還健在,不知道道會有多高興。
六、力行的爺爺銘刻在我心
回憶起這些事,是我在今年2020年6月21日,帶著家人去雲林四湖看日環蝕。
這次日環蝕帶經過台灣本島從西海岸四湖鄉開始,到東海岸三仙台,以秒速約一公里的速度移動。選在四湖,因為那裡比嘉義市早20秒鐘進入日環蝕帶。
回程時開在幽暗的西濱快速道上,視野範圍內只有我一台車,只有我一個人醒著;這時才思忖著我這個呆子為什麼會花14個小時去看一個:歷時僅50秒,網路上到處都找得到視頻的天文現象?
只能說爺爺的教誨已經銘刻在我的身體裡面了。